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This article studies flexible capacity strategy (FCS) under oligopoly competition with uncertain demand. Each firm utilizes either the FCS or inflexible capacity strategy (IFCS). Flexible firms can postpone their productions until observing the actual demand, whereas inflexible firms cannot. We formulate a new asymmetrical oligopoly model for the problem, and obtain capacity and production decisions of the firms at Nash equilibrium. It is interesting to verify that cross‐group competition determines the capacity alloc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firms, while intergroup competition determines the market share within each group. Moreover, we show that the two strategies coexist among firms only when cost differentiation is medium. Counterintuitively, flexible firms benefit from increasing production cost when the inflexible competition intensity is sufficiently high. This is because of retreat of inflexible firms, flexibility effect, and the corresponding high price. We identify conditions under which FCS is superior than IFCS.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flexible firms benefit from increasing demand uncertainty. However, when demand variance is not very large, flexible firms may be disadvantaged. 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ross‐group and intergroup competition on individual performance of the firms. We show that as flexible competition intensity increases, inflexible firm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ross‐group competition first and then by the intergroup competition, whereas flexible firm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intergroup competition. Finally, we examine endogenous flexibility and identify its three drivers: cost parameters, cross‐group competition, and intergroup competition. © 2017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64: 117–138, 2017  相似文献   
32.
反射面的倾斜度对RIM-FOS光强调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反射式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RIM FOS)中光纤轴与反射面的垂直度对光强调制特性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建模 ,给出了反射面在不同倾斜角时的光强调制特性曲线及特性参数的定量计算结果 ,并据此提出光纤轴应与反射面垂直的结论  相似文献   
33.
借助实验数据和公式逼近得到了带有椭圆状裂纹,承受拉-拉载荷的抽油杆的应力强度因子。将此应力强度因子代入Paris公式,即可预测抽油杆的剩余疲劳寿命。计算表明,当抽油杆上初始裂纹尺寸α_0<1.90mm时,预测疲劳寿命与实验值可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34.
为充分挖掘北斗信号大数据资源的应用价值,拓展其在大气海洋领域的应用方向,重点从理论上研究了利用北斗信号的极化相移监测降雨信息问题。结合北斗信号的频率和极化特征,从极化相移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北斗信号经过雨区和降雨粒子相互作用的微物理过程,建立了极化相移与降雨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北斗信号极化相移对降雨强度具有敏感性,这说明了北斗信号监测降雨强度的可行性;还系统研究了雨滴谱分布、雨区路径长度和卫星仰角等关键因素对极化相移的影响,为后续开展实验验证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5.
为提高电磁注入法的应用频带范围,提出基于定向耦合原理的电磁注入方法,并以某天线及其射频前端构成的互连系统为试验对象,利用单定向耦合器作为注入装置进行了辐照和注入试验,试验证明该注入方法能够准确替代连续波辐照效应试验.进而,理论分析耦合装置的特性并对该装置进行改进,提高其工程实用性.最后,设计耦合装置的指标并计算了对应的散射矩阵,制作完成注入装置的样机.结果表明:耦合装置监测端电压与等效源之间的关系会受到受试设备状态的影响.将两单定向耦合器级联作为注入装置,并以监测端的功率作为等效依据,可保证监测结果在高频时不受线缆上驻波的影响,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6.
在内埋裂纹线性线弹簧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二维权函数将裂纹面上的非均布载荷进行均布化等效,求解了中心内埋椭圆形裂纹在沿板厚非均匀分布应力场中的应力强度因子,列出了问题的奇异积分方程,利用Gauss-Chebyshev方法求解了在4种应力场分布情形下的数值结果,并与已有文献的解进行了比较,当a0/c0 <0.4、a0/h≤0.3时,两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7.
利用线弹簧模型求解对接厚板表面裂纹的残余应力强度因子。基于Reissner板理论和连续分布位错思想,将对接厚板表面裂纹问题归结为一组Cauchy型奇异积分方程,并采用Gauss-Chebyshev方法给出了奇异积分方程的数值结果,并与有限元解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用线弹簧模型解决含残余应力表面裂纹问题不仅是合理可行的,而且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8.
油料洞库支坑道对爆炸传播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料洞库是典型的狭长受限空间,湍流强度是这种复杂受限空间中爆炸燃烧波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爆炸波在主坑道的传播过程中,经分支坑道扰动后会发生跃升。针对这种复杂的跃变过程建立了基于多控机理的油气爆炸燃烧模型,对该过程中涉及的湍流强度经旁接分支通道扰动后的变化以及爆炸压力波的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和综合理论分析。得到了一些与洞库安全相关的重要结论,对洞库受限空间爆炸发展的进一步研究以及爆炸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
合成坦克分队最佳火力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际战斗中敌我双方均以多兵种进行交战,在兰切斯特方程基础上,利用不同作战单位的相对作战指数,以及各种作战单位之间的交战强度、掩护强度和循环交战强度,建立合成坦克分队最佳火力分配算法,并应用该算法定量计算二对二作战中坦克分队火力最佳分配的方案,为定量研究合成坦克分队火力运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对弹药在长期贮存过程中其发射药剩余能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箱装弹药中发射药放热规律的数学模型 ,然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其在贮存过程中的剩余能量 ,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